为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合理进行城市建设的规划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从国内城市规划来讲,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及改善对经济拉动作用的影响。但久而久之,轨道交通网络割裂城市肌理的问题愈发严重,更多轨道附近土地资源造成了浪费,如何合理规划好布局好轨道交通周边土地资源,更最大化的利用好轨道优势,带动整个城市经济协调发展,TOD便是一种很成功的城市开发模式。
当前国际上最具代表性的城市社区开发模式——TOD,目前被广泛应用在城市开发中,尤其是在城市尚未成片开发的地区。通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赋予城市轨道交通更大的功能,以轨道站点为中心、400~ 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中心广场或城市中心枢纽,集工作、商业、文化、社康、居住等为一体的“混和用途”城区,实现各个城市组团融合开发的有机协调。
日本东京市郊新宿区TOD建设,是TOD模式尤为成功的案例。为缓解、控制原CBD机能过分集中的状态,在对市郊新宿区开发采用TOD模式,借助轨道交通,经过三次扩容,日均客流量达350万。目前,新宿已经成为全球最大交通枢纽,并由此跻身日本最繁华地段之一。新宿TOD建设的成功,不仅解决了日本交通的问题,而且使轨道交通周边土地价值实现最大化,推进城市化进程可持续发展。
我国首个真正意义的TOD综合体——凯达尔国际枢纽广场
借鉴日本TOD成功案例,为缓解我国大城市发展越来越严重的人口、交通、环境压力,实现站城一体化城市发展,各大城市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实践。由凯达尔集团打造的国内首个真正意义TOD枢纽综合体——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ITC),采用双子塔楼结构,“高山流水式”建筑设计惊艳亮相,最高达260米,成为目前广州东部最高的城市地标建筑。凯达尔TOD创造性的采用“车站核+城市走廊”融合商业楼体设计,打破传统轨道路网格局,站城统合、无缝一体。四大首层实现与轨道无缝对接,完美的解决了公共交通之间,以及交通与项目之间,乃至更大范围的交通与城市之间的联系,高效的将人流不断疏导入城市,拉动城区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快速联动周边城市资源,促进城际均衡发展。
汇集“9+1”轨道黄金交通资源,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
凯达尔TOD,汇集3条国家铁路(广深铁路、广汕高铁、京九铁路),2条城轨(穗莞深城际铁路和新白广城际铁路),4条地铁(13号线、16号线、20号线、28号线),1条空中电车线路,共“9+1”条轨道交通黄金交通资源,以及有轨电车、出租车、汽车客运等一体化公交网络系统,打造新时代的“轨道高速生活圈”。三条高铁连通省际经济大动脉,8小时至北京,南北两千公里一线贯通。两条城际轻轨连接大湾区各个城市,建成后广州新塘到白云国际机场约20分钟,到广州北站约28分钟,到东莞只需要10分钟左右,40分钟到达深圳机场。地铁13号线首期已于17年年底开通,50分钟可直达天河CBD;16号线串联新塘、石滩镇和荔城;28号线联通佛山、广州、东莞三城;20号线紧密连接广州东与城市中心。
高效的交通接驳,不仅实现城内的交通交流,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一环,更是大大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商务往来效率,实现经济均衡发展,区域优势互补。
多元高端业态组合,提供一站式全新商业体验
除了与公共交通融合,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ITC)实现交通枢纽上盖综合开发,从公共空间设计到独特个性建设融合,包括凯达尔印象城购物中心、甲级写字楼、国际商务 SOHO、五星级凯达尔万豪酒店。多元高端业态复合,让整个商业综合体的形象、功能、价值等各方面优势互补,为庞大客群提供高品质的餐饮、住宿、购物等一站式商务服务,满足商务办公、商务洽谈、差旅会议等高标准的办公需求。
创新的“车站核+城市走廊”建筑空间形态,年吸超过2亿客流
“枢纽+商业”的新城市商圈,带动广州东部城市商业新升级。集居住、商务、休闲、购物及服务于一体,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ITC)创造性的“车站核+城市走廊”融合商业楼体的设计,能解决日均80万客流顺畅运行,年均吸纳客流预计超过2亿人次。
凯达尔把握城市化发展历史新机遇,打造国内最具示范性效应的TOD项目新标杆,推动城市化发展进程。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通过高效的交通接驳、多元的业态组合及创新的建筑空间形态,以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满足多界面的城市需求。